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智常禪師開悟故事




唐朝智常法師童年時期就出家了,有一天,他前去參禮六祖大師。六祖大師問智常法師:「你從什麼地方來?求什麼事情?」智常法師回答:「學人承蒙洪州白峰山大通和尚告以見性成佛的意義,不但沒有辦法了決心中的疑惑,還生出許多問題,所以遠道而來,希望大師慈悲開示。」

六祖大師問:「你前去禮拜大通和尚,大通和尚告訴你什麼道理?你說出來聽聽。」

智常法師回答:「我到那裡三個月,都沒有聽到大通和尚為我說法。 因為求法心切,有一天晚上,我就一個人到大通和尚的方丈室請求開示。 我問他:『我的本心本性是什麼?』大通和尚反問我:『你看見虛空沒有?』我說:『看見了。』大通和尚又說:『你看看這虛空有沒有形相?有沒有個樣子呢? 』我說:『虛空是無形的,怎麼會有形相?』大通和尚說:『你的本心本性如同虛空一樣沒有形相,了無一物可見,無一物可知,這就是正知正見。虛空不是青色、黃色,也不是長的、短的,根本就沒有形相。當你悟到自己本心的源頭是清淨的、覺性是圓融無礙、光明徹照的,就是見性成佛,依這個道理繼續不斷地努力修行,即已具足如來知見。』

聽到大通和尚所說的這些道理,我還是一頭霧水,心還是安不下來,乞求六祖大師為我開示。」

六祖大師聽完智常法師的轉述後,說:「大通和尚所說的只是一些知見、道理,並沒有使你認識自己。我現在有一個偈頌,你詳細聽一聽:

不見一法存無見,大似浮雲遮日面, 
 不知一法守空知,還如太虛生閃電。 
 此之知見瞥然興,錯認何曾解方便, 
 汝當一念自知非,自己靈光常顯現。 』

這個偈頌的意思是:

前面說什麼都不要見,就是著「無」,什麼都沒有了,否定了一切,你的心中就有一個「什麼都沒有」的「無見」,這個「無見」會像浮雲遮避日光般,將你的本心覆蓋,自性菩提就不能顯現。同樣的,我們這念心就像虛空一樣寧靜、像虛空一樣廣大,本來就是空了,如果還有一個「空」的知見,著了空境,那就像虛空中生閃電,還是一個妄念。

不管是著有,或是著空,都是一種讓人迷失本心的知見。這原本是要讓人理解的方便法門罷了,就像你不知道月亮在哪? 旁人為你以手指月,既然看到了月亮,就不用再去想那個手指頭了。一切方便法都是為了明白自己的本心,讓自己的靈光時時刻刻現前,不著有、不著無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

智常法師聽到六祖大師所說的這一個偈,豁然大悟。也回述一個偈:

無端起知見,著相求菩提,
 情存一念悟,寧越昔時迷。
 自性覺源體,隨照枉遷流, 
 不入祖師室,茫然趣兩頭。」 

這首偈的白話解釋是:

我們這念心本來如是、法爾如是,自己不敢直下承擔,還在東求西找,還要起知見,著有著無、著非有著非無、著東著西、著南著北,這就是「無端起知見」,自己跟自己過不去,自己迷失自己。「著相求菩提」則是修種種方便法門,要求菩提,卻不知菩提就是本心。許多人說自己已經開悟了,把開悟掛在嘴上,放在心上,反而起了邪見,造了惡業,還不如不悟

我們本具的覺性、本具的心源、本具的心體,人人都有,只要直下承擔這一念心體就好了。平常要有覺照,但照破以後就要返本還源,因為覺照是一個方便,是用來破煩惱、破執著,不屬於本心,破了煩惱、破了執著以後,要把覺照這個心放下,要歸一。有覺有照,這念心就有能有所,成了相對的境界,就是生滅、就是流轉,又落迷境了。

智常法師聽到六祖大師的開示後才覺悟,如果沒有前來親近祖師,「茫然趣兩頭」,不是著有就是著無,不是著東就是著西。「兩頭」包括得非常廣泛──明暗、動靜、大小、世間和出世間……。所謂「一念回光」,這念心覺悟了,回到我們的本心本性,「一法界顯,九法界隱」,一法界現前了,九法界統統歸於自性。



摘自中台世界,導師法語「《六祖壇經》機緣品──智常禪師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