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

船子誠接引夾山的故事




德誠禪師在藥山惟儼禪師那邊悟道以後,和他的兩個同門師兄弟:道吾和雲巖,說:「你們兩個應該去發展、建立你們的道業,把藥山宗旨發揚光大。而我呢,什麼都不會,喜歡直來直往,在山水之間,自由自在,你們知道我在哪裡,將來如果遇到一個有慧根、可教導、可造就,對禪門文化可能有所貢獻的人,請為我介紹一個,讓我能把畢生所學傳承下去,以報答師恩,我就滿足了。」

 
師兄弟道別後,船子誠就到華亭划渡船,隨緣度日,與天地、眾生合而為一。當地的人不知道他是一個悟道高深的人,就叫他作船子和尚。 

有一天船子把小船停在岸邊,無事在那裡閒坐。有個在政府當差的人問他:「和尚整天做什麼呢?」船子舉起船槳反問:「你會不會啊?」那個人說:「我不會。」船子接著說:「棹撥清波,金鱗罕遇。」意思是,我每天在這片皎然和潔淨的清波裡,想遇到一個有利根的傳人,真不容易,我還在等待。 

後來,船子的師兄道吾禪師在京口這個地方,遇到夾山講經說法。有一個和尚問夾山:「什麼是法身?」 夾山回答:「法身無相。」 和尚又問:「什麼是法眼?」 夾山回答:「法眼無瑕。」 

道吾坐在後面,聽了噗嗤一笑。 夾山雖然已經是一個名滿天下的法師,但他非常謙虛,立刻走下臺,向道吾請教:「我剛才回答這位法師的話,一定有不對的地方,您才笑出來了。請不要吝惜您的慈悲,告訴我哪裡不對。」

道吾說:「你這個和尚是第一等出家人。但是我告訴你,你的缺點是沒有遇到一個明師。」

夾山又問:「我不對的在什麼地方呢?請明白為我說破好嗎?」

道吾答:「我沒有辦法向你說破,請你到華亭,找一個禪師叫船子和尚,他會告訴你。」

夾山有點遲疑,他沒聽說過這個人。所以又問:「船子是個什麼樣的人?」

道吾告訴他:「這個人頭上沒有一片瓦,腳下沒有立足地。你要去的話,要換一套便服,你這個大和尚派頭的樣子,他不會接見你的。」

說完,夾山馬上宣布課不上了。換了衣服,一步也不停的,到了華亭。


*

船子誠一見夾山,就明白了,立即開始接引。他問夾山:「你住在哪個寺啊?」

夾山當然知道,船子誠是在接引他;他也想要考考船子誠。所以回答:「寺即不住,住即不似。 」意即,哪有什麼寺不寺? 住與不住的問題啊? 維摩詰講:「處處是道場,時時是淨土。」哪個地方不是寺?《金剛經》又講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哪有地方可住?

船子誠聽了,輕描淡寫的說:「不似,那似個什麼啊?」

夾山又說:「不是目前法。」意謂,我說的不是眼前感覺意識層次的法。

船子誠繼續追打,說:「你這些油腔滑調的話是從哪裡學來的啊?」

夾山毫不客氣的回答:「我說的你根本不懂,我說的不是感覺層次,不是意識層次,不是語言層次。」

船子誠這時候對夾山下結論了,他說:「你雜七雜八,東一句西一句,東一個理論西一個理論,把自己綑綁,像把一頭驢子綁在一支樁上,千劫萬劫不能解脫啊!」

船子誠說這句話,是在提醒夾山:語言、文字、理論都不是佛法,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悟道的《楞嚴經》裡講,一切語言皆為戲論,所以他說法四十九年,沒有說一個字。


*

見夾山還不明白,船子誠無盡的悲心出來了。他問:「我拿了一支千尺的道門釣竿,希望釣一條大魚,找到一個靈利座主。你這個和尚就差那麼一點點,為什麼還不懂呢?」

夾山正要張嘴與船子誠辯論,船子誠神來之法,一橈子把他打到水裡面。夾山好不容易爬上了船,船子誠又問:「你說!你說!」

夾山準備開口,船子誠又把他打到水中,這時候夾山呼吸也來不及,思想也來不及,說不出話來,「打得念頭死,方得法身生」,夾山這下豁然大悟,不再說了,只點頭三下。

船子誠當然知道夾山悟了,他說:「竿頭絲線從君弄,不犯清波意自殊。」意思是像釣魚一樣,把絲線放下去,這根絲從君弄,等於打坐也好,念佛也好,「不犯清波意自殊」,怕什麼妄念,妄念來不相干啊!不去理它,那個妄念碰不掉這個佛,不用怕。如果怕的話,是所謂的顛倒,不怕它、不理它呢!妄念就會慢慢下去,習氣就會慢慢沒有。

夾山聽完問老師:「我以後怎麼修下去呢,把釣竿和絲線都丟掉,老師您覺得如何呢?」

船子誠說:「絲懸綠水,浮定有無之意。」
意思是,絲在水面飄浮,業力習氣都轉薄了,你說空也不對,有也不是。非空非有,任運自在。

夾山懂了,他答:「語帶玄而無路,舌頭談而不談。」說了等於沒說,即空即有,即有即空。也就是,用語言又超越語言,起意識而又超越意識。

這個時候船子誠高興了。他說:「我在這裡等了好久。江波都釣盡了,終於遇到你這條金鱗大魚。」此話即是在誇讚夾山。夾山悟道後謙虛至極,接引的上師讚美他,他像個孩子一樣,把耳朵摀起來不聽。

船子誠很高興,連聲說:「好,好,就是這樣,就是這樣。」並囑咐夾山:「你之後要隱姓埋名,不要讓人知道你的蹤跡。『藏身處沒蹤跡,沒蹤跡處莫藏身』,我在藥山三十年就學到這麼一點,已經統統告訴你了,你以後不要往十里洋場、熱鬧的地方趕場,要到深山裡、田地邊去,好好修行,尋覓一個半個接續我所傳授給你的,不要斷了。」


*

話說完,夾山便向船子誠辭行,離開時頻頻回頭,一方面捨不得師父;一方面心中想:難道佛法就是這樣啊?

船子誠見他還有疑惑,就大喊一聲:「喂!你這個和尚!」夾山回頭,只見船子誠舉起船槳說:「你以為還有別的什麼妙法,不肯死心承當!沒有啦!」

說完,船子誠往水裡一竄,從此不見,無影無蹤,藉此堅定夾山的信心。

後來不知過多少年,夾山再出來做大師,有人又問他,「如何是法身?」夾山回答:「法身無相。」又問:「如何是法眼?」夾山答:「法眼無瑕。」還是這兩句話。


同樣是這兩句話,悟後是證到了這個境界,開悟前只是理念上的話。理念雖對,但是,光在嘴巴上說,叫作口頭禪,身心沒有證進去。有關「相」的問題就是這樣,你著了相,總以為外面有個佛像,看到有個佛來,是打坐也好,入定也好,作夢也好,你看到佛在顯身,你就著相了,就不是佛法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,就是這個道理。






南懷瑾 <夾山禪師的悟道因緣>

南懷瑾《金剛經說甚麼》中的故事